笔者也时常反问自己?中医专长考核为什么一定要有推荐医师,至今为止也没寻求到标准答案。
但无疑,推荐医师,将成为压倒民间中医报名“专长考核”的最后一根稻草。
从去年7月《中医药法》实施,到年底《中医医术确有专长人员医师资格考核注册管理暂行办法》的出台,这期间,政策的给力,让所有中医热爱者狂欢。
尤其是《中医医术确有专长人员医师资格考核注册管理暂行办法》让民间中医对未来合法执业充满了期待,于是对政策丝毫不解的他们,开始学习政策、学习法规、学习如何才能参加中医专长考核、如何填报材料。这一过程也许对刚出校门的医学生来说轻而易举,但对于年龄偏大的民间中医来说,确实需要付出很多努力。
然而,在中医专长报名的路程中,大家九十九关都过了,却在最后一个环节上退缩了,压倒大部分人最后一根稻草就是——两名中医师推荐。
《中医医术确有专长人员医师资格考核注册管理暂行办法》中明确规定,参加考核的必备条件之一就是“至少两名中医类别执业医师推荐”,且推荐医师应当为被推荐者长期临床实践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相关专业中医类别执业医师。
笔者想文件中既然规定一定要有执业医师推荐,定是有它存在的道理,最容易理解的就是,主管部门想利用推荐医师这一环节,把那些鱼目混珠的非专业人士剔除掉,以严格的制度保证考生质量。
所以,有推荐医师严格审核是好事,但是这一规定在实施的中却掣肘了政策的落实。
一、推荐医师,将一批有实力的中医师拒之门外
设立中医专长考核的初衷是为了让民间以师承方式学习中医或者经多年实践确有专长的人员能合法执业;更好地继承和弘扬中医药,保障和促进中医药事业的发展,
然而,政策的制定似乎疏忽了民间中医的社交圈这一问题,民间中医这部分人大都是底层的从医者,年龄大、人脉少,让他们找一个从业十多年的中医执业医师做推荐人,那真是太难为他们了。
而且各地对推荐医师的要求不一,有要求2名执业医师推荐的,也有要求3名执业医师推荐的;有要求从事十年的中医执业医师推荐,也有要求从业十五年的执业医师推荐;要求必须在岗的,必须出示原件的……
换位思考下,一个乡村的民间中医到哪里去找3名从事十多年的中医执业医师给他们做推荐人,还得是相关专业,这更是难上加难。
很多民间中医表示,自己有信心通过考试,材料也按照上级吩咐办理了,但听到要十年以上执业医师推荐的时候,犹如晴天霹雳,也就放弃了。
民间中医还有这一特征,他们可以出“苦力”,让他们填写资料,让他们复习知识都行,但是你让他们“求人”就卡住了。一是确实不认识人,二是确实不愿意“求人”。
相信,今年因没有推荐医师不能报名的大有人在,但他们当中很大一部分确实是有能力达到考核要求,这是人才的流失。
二、推荐医师,成为培训机构创收的由头
今年,社会上一些中医专长培训班很火,冒充中医药主管部门的牌子招摇撞骗的也不占少数,各地中医药主管部门也接连发通知,提醒大家不要受骗,但为什么这些中医专长培训机构这么火呢?
很多人报培训班不是为了通过培训学习技能来应付考试,而是看重培训班会协助他们寻找推荐医师,报个培训班其实只为了能成功报名,这些培训班的费用甚至有高达3万元,实在让人唏嘘。
如果花钱买推荐医师,那么推荐医师的意义还在吗?自己在当地行医几十年,然后让一个素不相识的人去给推荐,含金量又有多少?
有人说,国家政策是故意刁难我们,不让大家参加考核。这个观点一定是不对的,《中医药法》的出台历经了那么多年,里面熔铸了多少人的心血,目的就是要让中医药更好地传承。
但是中医专长考核在报名环节确实存在了上述的问题,我们希望有关部门能针对这些存在的问题,采取更多的应对措施。
建议一、降低推荐医师的门槛,提高考核要求
考生们最希望的是简化报名程序,把审核的环节转移到考核中。也就是说报名环节少设置一些障碍,尤其是推荐医师这块弱化些,让有经验的中医都能参加报名,然后在考核环节多把关,让真正有技术的人留下,达不到要求的剔除,让考核“宽进严出”。
如果一定要有推荐医师,那么推荐医师的数量是否可以降低些,要求3名及以上的确实太严格了;推荐医师资格上也可以缩短一些年限,一个县里面也没有几个十多年以上的中医师,何况每位医师推荐学员的个数还有限制,这样大家很难找到合适的推荐人。
有的省已经将推荐医师条件降低到主治了,这也是接地气的措施。
建议二、或取消推荐医师,让主管医院给把关
除了一些民间游医外,基层还有很多村卫生室执业,或者乡镇卫生院执业的中医人,他们从事中医几十年,安全性和效果也是居民和医院有目共睹的,当地的县或乡镇卫生院是最了解他们的,是否可以让医院给他们推荐呢?这个方向也是值得考虑。
任何一项改革都不是一蹴而就,中医专长医师给民间中医打开了一扇窗这点毋庸置疑,我们希望中医专长在后续实施过程中能不断完善,更多地考虑一下基层中医的实地处境。